主页 > 快讯 >

郑州楼市现状持续低迷 民营房企拿地战略收缩

2022-11-29 17:44 来源:财经白话

  01 | 民企陪跑

  11月25日结束的郑州第三轮集中供地,郑州上交了一张成绩最差的试卷。

  所推出的23宗土地,流拍3宗,成交了20宗,获得114.8亿元卖地收入。但是,成交的20宗地块,全部零溢价,全部由城投兜底,今年三轮集中供地,城投拿地比例分别为53%、86%和100%。

  所谓零溢价,就是所有地块都是以出让价出售,没有房企哄抬价格。

  理由很简单,地块全部由城投摘得。所有民营房企成了陪跑者,成了捧人气的角儿,就连央企和国企,都不光顾郑州土地市场了。只能由着郑州的城投们,拿着市政府左边口袋里的钱,去买右边口袋里的地,气氛凝固至此,哪还有谁去哄抬价格。

  而所谓的城投拿地,只不过是左手倒右手的戏法。

  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城投兜底,这场土拍会是个什么结局。

  如此寒冷的土拍,和地块位置没有多大关系。23宗地的布局是,中原区7宗,惠济区3宗,金水区2宗,二七区3宗,管城区4宗,高新区2宗,郑东新区2宗。

  热门板块的地块数量不在少数。

  造成这场土拍的结果,一方面和郑州楼市本身的原因有关,另一方面和当下的房企战略收缩有关。

  02 | 当下的郑州楼市现状

  当下的郑州楼市,几个关键词概括,卖不动,持续降价,挂牌量激增。

  郑州是进入2022年率先开启系统性托底楼市的城市,并在当时创造了多个第一。比如首个“认房又认贷”的城市,首个全面重启货币棚改的城市等。

  郑州之所以成为率先安抚楼市的城市,原因很简单。

  第一,郑州当时的停摆楼盘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第二,郑州房价从2018年就开始调整,目前已经调整了五年之久,当然过去四年的调整主要发生在外围区。

  第三,2021年郑州的成交量就大幅缩水了。根据郑州房地产管理局的数据显示:

  2021年郑州全市新建商品房累计销售仅为161876套(间),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3.55%;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1804.41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1.44%。其中新建商品住宅累计销售138895套(间),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9.27%;商品住宅累计销售面积1594.81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0.21%。

  2021年年末新房库存,达到了758万平方米。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郑州统计局

  对于郑州这样一个极度依赖土地财政、依赖房地产发展经济的城市来说,楼市寒冷如斯,根本受不了。所以郑州第一个跳出来对楼市伸出了安抚之手。

  但效果不到1个月,3月初发布措施,当月销量有所恢复,但到4月份又重新回到了萧条状态。

  克而瑞披露的10月份数据显示,郑州10月新房成交面积环比回调70%,同比回调84%。当然,10月份的成交和静默有关。

  但前10个月累计成交面积下跌40%,将郑州楼市新房卖不动的局面呈现得一览无遗。

  2021年郑州的新房成交面积已经下跌了31.44%,2022年前10个月又在2021年同期的基础上下跌了40%,这谁顶得住?

  郑州新房卖不动,除了客观因素,也即不确定背景下的购买力缩水、预期缺失等,还有一个大家心知肚明的原因。这个原因现在成了敏感词,不便直言,但它一度引发了今年年中的楼市风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郑州市率全国之先设立了地方性纾困基金,并获得了国开行1600亿棚改专项款。同时,郑州在9月初发布了《“大干30天,确保全市停工楼盘全面复工”保交楼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文件,明确10月6日所有楼盘都复工。

  10月6日,郑州发布披露:

  郑州全市已排查出的147个已售停工、半停工商品住宅项目中,有145个实现全面、实质性复工。

  147个停摆楼盘,145个已经复工。还有2个,一个是新密市凯旋山项目,已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另一个新郑市盛华学府项目开始破产清算,预计十一月底前可实现复工。

  以郑州官方的说法来看,这个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但真的解决与否,只有买过这些房子的人最有话语权。

  房子卖不动,带来的直接结果便是:

  第一,库存高企,去化周期延长。

  克而瑞数据显示,10月末郑州新房库存超1000万平方米,达到1053万平方米,比2021年年末增加了39%。去化周期达到了惊人的37.7个月,超过三年。

  第二,房价继续调整。

  国家统计局披露的10月份数据显示,郑州新房价格环比下跌0.5%,同比下跌3.8%。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0.5%,同比下跌5.3%。

  同时,郑州还是相较于2020年房价下跌的40个城市之一。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统计局

  这样的市场,卖地谈何容易,更何况现在民企都缺钱。

  03 | 民企拿地战略收缩

  当下的民企,都在为活下去而努力着,哪还有空闲去拿地。

  当下包括很多央企国企在内,都在降价出让,以价格换量,但依旧没能获得什么好成绩。

  数据显示,前十个月,五十强房企中只有三家房企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其余全部收缩,央企保利、中海、华润、招商都没能置身事外。

  民企中的优质房企碧桂园、龙湖,前者跌幅40.35%,后者跌幅27.28%。

  在这种背景下,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拿地,等活下去了再说。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指院披露的数据显示:

  22城在2022年的市本级宅地供应计划合计为12875公顷,如今距离本年度结束仅有一个多月,但全年计划完成率仅55%。

  卖地可是各地财政的主要来源,现在22城卖地完成率居然只有55%,这还了得。拿什么给公务员发工资,拿什么去建设民生项目?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为了解决卖地难问题:

  第一,很多城市不再遵循两集中供地,开启了第三轮、第四轮乃至第五轮、第六轮集中供地。就是想着尽可能多卖几块地。

  长沙、深圳、武汉、苏州、南京、北京等城市已经完成第四轮供地竞拍。成都、上海等城市即将开展第四轮竞拍。此外,南京、武汉、苏州、无锡等城市将开展第五轮集中供地。

  第二,银行开始疯狂给房企输血。

  央行与银保监会发文,要求金融机构放松房企融资,同时允许房企债务展期。同时,国有六大行已经出手,给17家房企输血1.275万亿。

  就是想着通过拯救房企来解决当下的保交楼、卖地难等诸多问题。

  但这些措施能够获得的收效,本号认为很小。要想卖地多,就得激发民企的拿地积极性。民企拿地积极性的关键,在于终端完成销售,完成回款。

  所以,说来说去,最终的难题还是交给了终端消费。但当下的宏观环境下,不确定性依旧是最大的确定性,收入和就业回暖短期内仍比较困难。

  换句话说,终端消费仍看不到任何迹象,这就决定了所有的托底措施带来的利好,都只能停留在理论上。

免责声明:本页面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信息的无偿服务;不声明或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站内所有内容亦不表明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和借鉴,购房者在购房时仍需慎重考虑。购房者参考本站信息,进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当政府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网站披露个人资料时,我们将根据执法单位之要求或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个人资料。在此情况下之任何披露,本网站均得免责。本页面所提到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 注:本站所有信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抓取等,如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如有异议可投诉至:Email:34 24 350 93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