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业 >

银行发布千亿元保交楼项目专项借款 为房企注入流动性重塑楼市信心

2023-01-02 09:34 来源:华夏时报

  原标题:攻坚“保交楼”:近40个省市出台保交楼举措,数千亿保交楼资金落位到项目 2022中国经济年报

  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2022年的重磅关键词之一便是“保交楼”。2022年7月份,多城出现楼盘停工现象,使得“保交楼”被提至重要位置,成为下半年楼市的重点工作。

  随后,监管部门不断发文压实地方政府责任,有关“保交楼”的政策开始陆续出台。复盘来看,在积极推动“保交楼”,重塑楼市信心的过程中,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以及房企三者的作用均不容忽视。

  地方政府负责排查摸底当地楼市情况,并牵头金融机构为房企注入流动性。同时,政策性银行发布千亿元的“保交楼”专项借款,解决燃眉之急。而在房企恢复股权融资之后,多家房企频繁披露股权融资计划,自身发力,将募集到的资金用于“保交楼”住宅项目建设。

  多部门频发“保交楼”政策

  7月初,受到部分房企发生资金流动性紧张的影响,多地楼盘停摆,并对购房者和市场信心造成了一定的打击。各监管部门对此事件给予极高的关注度,“保交楼”也几乎成为2022年下半年楼市最大的热点。

  7月17日晚,有关部门正式对“保交楼”进行定调。彼时,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西景德镇某楼盘业主因项目延期交付发布停止还贷声明,引发舆论关注。银保监会高度关注此事件,加强与住建部、人民银行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坚持“房住不炒”,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支持地方更加有力地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

  8月份,住建部、财政部及央行明确表示要通过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方式支持已售逾期难交付的住宅项目建设交付。9月份,全国2000亿元专项借款资金启动,“保交楼”资金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11月份,央行和银保监会发布“金融16条”,明确指出要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12月15日,包括“保交楼”在内的“三保”被首次写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等各项工作。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自2022年7月份开始,有关部门至少提到“保交楼”20次。业内专家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保交楼是满足消费者需求、恢复房地产市场信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有利于稳妥化解房地产业的风险,使得房地产重回良性循环的轨道。预计2023年将仍是“保交楼”的关键节点,伴随着各个配套政策不断落实,“保交楼”资金落位的速度有望加快,其会在一定程度上修复购房者置业信心,促进市场稳定。

  三方协同发力

  对于房企而言,资金紧张是造成“保交楼”工作难以进行的主要原因。因此,为房企注入流动性成为了“保交楼”的重要抓手。

  银保监会曾针对如何“保交楼”发布方案,指导银行在地方党委政府“保交楼”工作安排的总体框架下,坚持摸清情况,实事求是、科学分类,主动参与合理解决资金硬缺口的方案研究,做好具备条件的信贷投放,协助推进项目快复工、早复工、早交付。

  根据上述方案,“保交楼”工作需要政府、金融机构、房企三方协同发力。随后,各省份开始出手,加紧解决楼盘停工问题。

  8月初,郑州市发布了《郑州市房地产纾困基金设立运作方案》,表示按照“政府引导、多层级参与、市场化运作”原则,由中心城市基金下设立纾困专项基金,规模暂定为100亿元,主要用于缓解房地产项目停工、停按揭带来的社会问题和金融风险。

  上述纾困基金运作方案强调,危困房企收到盘活资金之后,应将资金全部用于其前期投资的若干已停工楼盘,尽快实现复工复产,并由郑州市住房保障局等负责全程监督。由此,全国第一个房地产纾困基金落地。

  随后,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对于“保交楼”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加。8月29日,由央行指导,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推出“保交楼”专项借款,规模达到2000亿元。据悉,该笔专项借款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专项用于支持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宅项目,加快其建设交付。

  11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介绍,在前期推出的“保交楼”专项借款的基础上,人民银行将于2023年3月31日前,面向6家商业银行推出2000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为商业银行提供零成本资金,以鼓励其支持“保交楼”工作。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2000亿元无息贷款支持范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保交楼”专项纾困政策提供配套融资;二是推动化解未交楼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支持已出售、但逾期未交付,并经过金融管理部门认定的项目加快建设交付。

  在地方政府不断助力的同时,房企也在积极展开自救。11月28日,证监会发文表示,恢复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恢复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等。截至目前,包括世茂股份、新湖中宝、华夏幸福、金科股份等在内的多家房企发布了股权融资计划,表示将所募集到的资金用于“保交楼”等相关房地产项目。

  多家券商发布的研报显示,当前房地产的纾困思路已经逐步从“救项目”扩展到“救企业”。随着对优质房企融资支持的加速落地,房企流动性将得到改善,从而可以更好地承担“保交楼”的责任。

  初见成效

  在政策“组合拳”的作用之下,“保交楼”工作已然取得初步成果。

  专项借款方面,银保监会方面表示,“保交楼”专项借款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1-10月份,银行业投放房地产开发贷款2.64万亿元,发放按揭贷款4.84万亿元,为稳定房地产市场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在9月初至10月初,郑州市发起了“大干30天,确保全市停工楼盘全面复工”的专项行动。10月6日,郑州对外公布专项行动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全市147个已售停工、半停工商品住宅已经有145个实现了全面、实质性复工。

  而积极参与“保交楼”全程的资产管理公司同样交出了成绩单。中国信达方面表示,截至8月末,中国信达已落地房地产风险化解项目20个,投放金额达到102.85亿元,保障12335套商品房按期交付,带动326.29亿元项目复工复产。

  中国华融也在近日表示,加大存量风险化解力度,做大做优增量投放,积极参与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问题企业重组、“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等领域的金融服务,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由此可见,各地资产管理公司均在积极参与“保交楼”工作。

  值得关注的是,在政策和资金的持续发力之下,楼市数据有了明显改善。中指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8—9月份,随着“保交楼”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及推进,房地产单月竣工面积同比降幅较前5个月明显收窄,10月份房屋竣工面积则是环比增长41.5%,已经出现了边际修复。

  此外,在“保交楼”资金陆续到位之后,各城市形成了不同的“保交楼”模式。中指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以来,已经有近40个省市出台“保交楼”举措,包括对问题项目一对一帮扶、协调引入区域国企和金融机构、各级领导对项目“挂联兜底”等。

  不过,多位业内专家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尽管“保交楼”工作已经取得成效,但市场扭转远非“一蹴而就”。各地政府及企业仍然需要大力推进“保交楼”工作的进行,切实维护好购房者的自身利益。

  从政策层面上来看,未来一段时间,“保交楼”仍是房地产的行业热点。12月23日,银保监会再度发文表示,全力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坚持“房住不炒”定位,落实好金融16条、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等金融支持政策,指导银行机构稳定信贷投放,积极推动“保交楼、稳民生”工作落地见效。

  同时,银保监会表示,目前,“保交楼”专项借款资金已基本投放至项目,多家银行已与房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住房按揭贷款速度为2019年以来最快。

  12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稳住经济大盘督导服务视频连线工作会,表示狠抓任务落实,统筹推进保交楼、稳就业、保供稳价等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全力以赴做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促进经济进一步回稳向好,实现明年好的开局。

免责声明:本页面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信息的无偿服务;不声明或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站内所有内容亦不表明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和借鉴,购房者在购房时仍需慎重考虑。购房者参考本站信息,进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当政府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网站披露个人资料时,我们将根据执法单位之要求或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个人资料。在此情况下之任何披露,本网站均得免责。本页面所提到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 注:本站所有信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抓取等,如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如有异议可投诉至:Email:34 24 350 938@qq.com